(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截至6月18日,我国小麦收获进度已达96%,全国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今年的麦收总体进度比常年快了2天到3天,效率比5年前提升30%以上,这样高效的麦收离不开从南到北跨越千里的麦客们。
陕西渭南,小麦播种面积超过400万亩。以前麦收时节,农民都靠经验来判断小麦的成熟度。现在,一家农业合作社的年轻人用水分检测仪就可以检测小麦的成熟度。
确定小麦的成熟度已经达到收割标准,农机手用上了今年新购置的麦收机,30分钟能收完10亩地,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一倍以上。他们合作社自有种植土地2350亩,只用3天,就全部收割完毕,原来至少需要一周。
6月10日左右,河北石家庄也迎来麦收的高峰期。来自石家庄高邑县的王红亮,早在半个月前就南下到河南南阳开始麦收,十多天就收了八百多亩小麦,每天接单不断。
王红亮已经做麦客15年了,是麦客圈里出了名的农机达人,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农机,基本上每两年就换一台新收割机,这台收割机是王红亮去年刚入手的,他简直就是爱不释手。车里空调、倒车影像等,不仅跟私家车一样舒适,而且越来越智能化,在田里麦收不再热浪汹涌、风尘仆仆。
不只是更智能,新收割机的马力也越来越足,王红亮说现在小麦亩产高,必须上大马力。以前如果是大地块,王红亮一天能收一百六七十亩小麦,现在他开着新农机,一天能收 240亩左右,效率提升超过了40%。收割机的升级换代让麦客们的劳作变得更加轻松,也让麦收季时常要与天气赛跑的抢收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金黄的麦田里,麦客们驾驶着收割机跑出了现代农耕的“加速度”。“铁牛”变“智牛”,是麦客群体从凭经验的“候鸟式迁徙”到“数字耕作”的转变。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车轮下丰收的希望。
盛达优配app-股票配资客服-配资优秀炒股配资门户-重庆线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