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之前,来自黑龙江哈尔滨五常市的王德成大叔,经过多方辗转,最终找到了烟台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希望能够借助媒体的力量实现他的一个心愿:将烟台籍的抗日英雄汪雅臣烈士送回故乡。他希望能够让这位英雄的故事在他的家乡广为流传。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王德成有如此愿望呢?而汪雅臣又是怎样的一位人物呢?得知王德成此行是为了拜访他女儿,他目前住在芝罘区黄务街道,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的负责人,八路军研究会的烈士寻亲志愿者,以及相关记者纷纷上门,试图详细了解他的故事。
在王德成提供的《汪雅臣传》中详细记载了汪雅臣的生平:汪雅臣,原名王景龙,1911年出生于风景如画的蓬莱。当他年幼时,母亲不幸去世,随父亲一起闯关东的他最终定居在五常。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与抗日活动,成立了抗日游击队“双龙队”,在五常县南山的密林中与日伪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役。1935年春天,汪雅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1936年9月,他的团队被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汪雅臣担任军长。在1941年1月29日的蛤蜊河子突围战斗中,他身陷重围,最终壮烈牺牲,时年仅30岁。敌人残忍地将他的遗体拖拉至五常县城以“示众”,还肆意将其头颅割下隐藏。
展开剩余65%在前年冬季,王德成来到烟台暂住,参观了一些抗日纪念馆,然而却惊讶地发现没有任何关于汪雅臣烈士的记录和展品。在与小区居民交流时,大多数人竟然对这位英勇的抗日英雄毫无所知。正因如此,王德成萌生了“送英雄回家”的想法,力图让汪雅臣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返回五常后,王德成花费了一年的时间,自费走访了汪雅臣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并收集了大量关于汪雅臣成长及英雄事迹的故事。五常的一位民间艺术家张树山更是将自己获得奖项的汪雅臣雕像托王德成带回烟台,献给这位英烈的家乡。
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的李丕志院长专门给蓬莱区委写了一封信,详细介绍了王德成的心愿。得知这一情况后,蓬莱当地对此高度重视。在清明节前夕,蓬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举行了“送英雄回家 汪雅臣烈士雕像捐赠仪式”,以表达对这位英雄的崇敬和怀念。
汪雅臣年少离家,归来时已是英雄。自他12岁随父亲北上后,便与家乡失去了联系。到如今,整整过去了100个春秋,因时间久远,当地留存的资料已相当有限,英雄的亲人也尚未寻觅到。但无论如何,英雄的回归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同身受,仿佛成为了他的家人。
接下来,蓬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计划在蓬莱烈士陵园内专门兴建汪雅臣事迹馆,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这位烈士的感人事迹;此外,蓬莱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也将深入挖掘更多关于汪雅臣的故事,努力传承和弘扬其不屈不挠的精神。
离开蓬莱之前,王德成特意在庙山带回一些家乡的黄土,准备将这捧家乡土带回五常。带着家乡人民的问候和对汪雅臣的崇敬之情,他将土洒在英雄的墓前,恳切地想告诉汪雅臣将军:“五常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连同烟台的众人,都会铭记您!”
发布于:天津市盛达优配app-股票配资客服-配资优秀炒股配资门户-重庆线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